演出市場
演出市場
-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,這份
-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
- 余干《今日黃港》自籌經費開展“歡樂鄉
-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
- 平陰縣文廣新局: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
-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
-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,但是知名的不多
-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
-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
-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
聯系我們
郵 箱:yewu@ningxiu.com
手 機:178-528-25688
網 址:http://www.flisoz.com
微 信:jinanyanyi
地 址: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
演出市場
打“飛的”看戲成新時尚 演出市場春“藝”濃
作者:寧秀文化
發布時間:2023-04-01 06:35
打“飛的”拉著行李箱看一場大熱的舞劇,三五好友相約聽一場酣暢淋漓的演唱會,下班后到劇院體驗一場沉浸式話劇……萬物復蘇的春日里,看演出,正在成為很多人休閑放松、社交娛樂的一種方式。
今年的第一季度即將結束,演出市場加速回暖,整體發展向上向好。如何規范市場、穩住市場、擴大市場?如何留住老觀眾、培養新觀眾?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多一些提振信心的鼓勵、找準內容創作的方向、構建新業態打造新亮點尤為重要。
蓄力復蘇 演出市場春意正濃
《只此青綠》劇照。中國東方演藝劇團供圖
陽春三月,綠意盎然。青年舞蹈演員孟慶旸跟隨劇團開始了《只此青綠》的第三輪全國巡演。3年來,她走過了30多座城市,演出了200多場,每一次起舞都在全力以赴,對角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。“我在舞臺上能感覺到和觀眾的默契與共鳴,這是傳統文化的力量,也是觀眾給予我的力量。”孟慶旸說。
隨著線下演出市場蓄力復蘇,全國各大劇場迎來熱鬧景象,排期緊張、場場坐滿成為劇院常態。
“觀眾對于觀賞演出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,只要劇目優秀、票價合適,大量的需求就會被釋放激發出來。”保利文化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波介紹,從今年年初至今,保利劇院院線演出場次多達1879場,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%,演出票房高達3.27億元。
此外,以演唱會為代表的大型營業性演出素來是國內演出市場的風向標。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介紹,隨著文化和旅游部逐步恢復對各類型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,根據業內反饋,大型活動的項目數量和演出場次都在快速增長。
據了解,第一季度的一部分演出是在去年被取消或延期的,一方面要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盡快恢復,另一方面也為之后季度的全新巡演和推廣計劃留出足夠時間。“整個市場就像打了記強心針,截至3月初,全國的營業性演出場次與上年同比上升超過60%,票房增長超過90%。”潘燕表示。
規范市場 堅持追求優質內容
“前一秒還在預售后一秒怎么售罄了”“你搶到票了嗎”……隨著越來越多的演出開啟預售,搶票難等現象時有發生,部分票務平臺也因此引發了爭議。在演出市場火爆背后,可能引發的后續問題需要行業警惕。
“當行業項目特別集中投放向市場的時候,同類型項目容易形成不良競爭。”潘燕解釋,在大家都想搶占市場的過程中,可能出現捂票囤票等不良的營銷方式。“這是政府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的。演出單位一定要規范運營,相互之間合理安排檔期。”潘燕強調。
面對蓬勃的觀演需求,到底什么樣的演出是觀眾喜歡的?
“我們不能滿足于只有量上的爆發式增長,更要有質上的大幅度提升。”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談到,因為某場演出火了,大家爭相模仿、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。要有足夠多的素材積累,完全了解筆下的人物和故事,才能創作出足夠有感染力的戲劇。“好的文藝作品要接地氣、傳得開、留得下。”她強調。
“觀眾對于好劇目和優秀演員的需求一直都在。”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表示,每個劇院都需要在市場中找準堅持的經營方向和節目定位,保持風格的穩定性延續性,沉心創作拿出更多好作品,才能用經典、用新意吸引觀眾反復入場。
直面機遇 抓新業態促新發展
一個周六晚上,一場沉浸式話劇正在北京上演。觀眾劉怡被現場演員隨機選中互動,脫口而出的回答引得現場一陣大笑。隨后她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觀演感受,“強力推薦,放松解壓!”
近年來,一些規模較小、靈活性高的沉浸式互動演出發展迅速,打破了傳統的視聽觀演模式,尤其吸引了一批注重參與感與體驗感的年輕人。“這些年輕人可能之前并沒有走進過劇場,但從一個類別的新觀眾開始,感受到現場演繹的魅力,就可能慢慢發展為看舞劇、音樂劇等等。我們很多堅持看演出的觀眾都是這樣培養起來的。”潘燕談到。
隨著演藝內容、傳播手段、經營方式的創新求變,多種新業態新模式出現,演出舞臺的邊界不斷延伸,演出空間更加多元開闊。遇上心儀的演出,越來越多的人還會跨城觀演。
“高鐵三小時能到的城市我都可以接受,有的城市正好有朋友,大家可以一起線下聚會,有的城市完全陌生,看完演出趁著周末逛一圈就當短途旅游了。”一名資深的演出愛好者張女士說。
“演藝新空間的悄然興起,正促使傳統劇場演出逐漸演化為沉浸式、環境式、游樂式等演藝新業態。”在王波看來,通過“演出+”的組合模式帶動地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,既是當前挑戰,也是未來的發展機遇。
《正紅旗下》劇照。北京人藝供圖
隨著第二季度即將到來,各類演出將進入最為集中的時段。眼下,話劇《正紅旗下》、音樂劇《劇院魅影》中文版等即將登臺;舞蹈詩劇《只此青綠》《東坡》將走進杭州、蘇州、成都等城市,繼續全國巡演……好戲紛呈,精彩不斷。此外,眾多大型演唱會、音樂節也將接連上演。
在春光燦爛的日子里,不如問問好友,“看演出嗎?我們見面吧!”
總策劃:孫海峰
統籌:黃維
審校:劉穎穎
文案、采寫:劉微
相關標簽:
濟南慶典公司
農新
云上演出
戲曲
觀眾
名家
過年
記者
湖北
日報
相關新聞
- 2024-05-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“五月演出季”如約
- 2024-05-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
- 2024-04-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
- 2024-04-182024中國(天津)演出交易會開幕
服務范圍